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英国 宝华B&W 805 Diamond 书架音箱试听-更通透、更纯粹、更自然

2017/1/14 9:41:59

|
19593


这些年我接触B&W的机会,大多在经销商的地盘,B&W的经销商有一项共同的特点,就是择善固执,他们卖了很多年的B&W,店裡面或许有其它品牌喇叭进驻,但B&W长期是主力战将,高雄鸣曲更是专一,店裡的喇叭品牌就这么一样,专心一致把B&W调出好声。鸣曲张先生问我这次想听哪一款B&W喇叭?我说好久没听805了,应当进步许多,于是张先生便着手搭配,约好时间在鸣曲试听。


一直都是Hi End等级的书架喇叭

B&W 800系列是除了鹦鹉螺之外,走量产型的顶尖旗舰系列,血缘关系与鹦鹉螺最近,在800系列当中,和我缘份最深的要算是805了。怎么说?念书的时代是穷学生,寒暑假打工赚点零用钱,手头有些馀钱只想买音响,805算是价格最接近期望的Hi End书架喇叭了。可惜我存钱买音响的速度,总是追不上我买CD的阔绰,存了几个寒暑假,打工是赚到了一些小钱,可都奉献给唱片行了,那805就这么一直没办法娶回家,倒是我们家主编林治宇当年打工比我有成就,买下M805回家玩,我有许多B&W的回忆都是在他的宿舍裡渡过的,不过毕竟没和805朝夕相处过,现在我还是要到音响店重温旧梦。有时候想想,我要是年轻个十岁,可能就不会把那么多钱捐给CD店,大概都靠网路下载了,这样肯定能把打工钱存下来买音响。不过时光不能倒转,看着CD架上诸多战利品,倒也觉得颇有成就。



800系列出名之处,还与英国Abbey Road录音室有关,这间录音室因为披头四御用录音而广为周知,而Abbey Road录音室很早就使用B&W喇叭,而且是800系列。这间录音室我几年前曾经造访,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间」录音室,实际上是BBC的「录音室群」,举凡广播、戏剧、音乐等等,大大小小的录音室齐聚一堂,使用的监听喇叭也很多,譬如LS 3/5a也是因为BBC而出名,英国PMC也是这裡的常客,当然,B&W也因为Abbey Road树立起监听喇叭的稳固地位。


水滴状音箱的代表

以录音室的应用来说,主要的监听喇叭用的是801或802这类大尺寸全频段喇叭,而805则多半应用在近场聆听,摆在混音台前直接监听使用。不过经历多年演进,805 Diamond已经变得越来越漂亮,外观越来越成熟。我还记得当年把脸贴在音响店的玻璃窗前仔细看的Matrix 805,箱体方方正正,外观是稳重的木纹,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顶端凸出来的独立高音单体,而这款Matrix 805早在1986年就已经推出。90年代805进化为Nautilus 805,高音单体一样置顶,可是多了高音导管,代表鹦鹉螺技术的下放,当年N 805就以已经采用水滴造型的箱体,也成为B&W当家小型监听喇叭的楚翘。


B&W新一代Diamond钻石高音单体采用全新设计的「四磁铁引擎」,提高了大约2dB的效率,能量需求降低了大约40%,因为耗能更低,音圈与磁力引擎的工作温度也能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准。


2004年B&W推出了「D」系列改款,把原本800系列进化为800D,重点在于换装钻石高音,可是老大哥们从801到804,全都装上了钻石高音,但805为了维持具有竞争力售价,与钻石高音无缘,一直是N 805。一直要等到2010年「Diamond」系列全新改版,805这才第一次装上了新的钻石高音单体,也正式改名为805 Diamond,算是跳过了805D,直接升级为805 Diamond,从铝质振膜升级到钻石振膜,也算涨价有理。


钻石高音不易变形或盆分裂

钻石高音可说是近十年来喇叭产业最火红的振膜材料,或许因为钻石之名,一般人听起来认为走高价有理,这在商业行销的考量上多一些宣传意味,但振膜材料毕竟是要用来重播音乐,而不是装饰,钻石振膜的应用初衷实际上还是来自科技。从物理特性来说,钻石是目前已知最硬的材料,也因为钻石最硬,当单体振膜快速进行活塞运动时,不容易因此变形或盆分裂。


在实际重播音乐时,如果高音单体振膜盆因为剧烈活塞运动造成分裂或变形,会产生所谓「铃振」现象,所以高音听起来会刺耳吵噪。以一般铝质高音振膜来说,铃振大约在20kHz~40kHz之间不等,这一段频率虽然已经超过人耳可听的范围,但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刺激或不舒服。钻石高音不是没有铃振现象,但其铃振大约要到70Hz之后才会出现,更进一步远离人耳可听范围,所以可以产生相对平顺自然的高频。从技术面考量,钻石高音性能优于金属高音,加上钻石还带有行销宣传(昂贵)的效果,自然诸多音响厂商乐意采用。



可是钻石虽然刚性很高,质量却也很高,或者说,与另一种昂贵的铍高音振膜比较,钻石振膜要重得多,所以音响设计者面临另一个难题:如何驾驭相对比较重的振膜?解决方法不出两种,第一、降低钻石振膜本身的质量,第二、提高磁铁引擎的力道。这个道理和超级跑车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要让车跑得快,大马力引擎不可少,但大引擎本身很重,所以想办法降低车身重量,采用轻量化结构。


B&W怎么设计自家的钻石高音,以发挥钻石的优点,同时弥补材料本身的缺点?第一,他们使用蒸镀法製作钻石高音,所以是纯粹的钻石振膜,并没有和其他金属振膜做「複合」。第二、他们在Diamond系列使用新的「四磁铁引擎」(Quad magnet Tweeter Motor)。这些专有名词看起来好像言简意赅,可是这可说是B&W自家钻石高音与新系列单体与众不同之处,要多花点篇幅来说明。


鸣曲搭配全套英国Exposure,显得低调奢华,价位搭配也很合理。


独特的「四引擎磁铁」

设计者知道钻石振膜本身质量偏高(相对于铝质振膜),所以每一家厂商都尽力减少钻石振膜本身的质量,但即使使用蒸镀法制做,质量降低还是有其限制,这时候要提升高音单体的反应速度,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降低音圈的质量。糟糕,两难的问题出来了,音圈可以缩短一些,以减轻质量,但这样一来音圈本身工作时温度相对比较容易拉高,而音圈温度越高,阻抗越大,单体的工作效率就变差了。此外,高音单体多半使用质量小但磁力超强的钕铁硼磁铁,遇到音圈温度升高,磁铁引擎也会跟着升温,而钕磁铁最怕热,温度越高,磁力也跟着下降,您说,这些问题相互干扰,加起来是不是很棘手?


Kevlar振膜中低音单体,这也是B&W的招牌菜之一。


B&W怎么克服这些问题?好,降低钻石振膜质量加上降低音圈质量先做,先做好振膜「轻量化」的基本功,然后来处理散热问题。请注意805 Diamond顶端凸出的Nautilue导管,这裡使用了金属材质,利用金属导管的大面积来帮助音圈散热。第二个方法则是让磁力集中在音圈磁隙,降低能量的损耗,音圈的工作温度就能降低。这讲起来很简单,但怎么做?磁力又看不见?B&W花了许多功夫研究,设计出新颖的「四引擎磁铁」。


传统单体使用单一磁铁,805 Diamond的新钻石高音使用了4颗磁铁,但这4颗磁铁并不是都用在磁铁引擎,而是靠磁力线的挤压,让主要的磁铁引擎磁束更集中在狭小的磁隙中间。B&W原厂资料显示,新的磁力引擎提高了大约2dB的效率,能量需求降低了大约40%,因为耗能更低,音圈与磁力引擎的工作温度也能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准。


低音反射孔维持既有设计,表面有高尔夫球状凹洞,用来扰流,降低气流噪讯。


B&W达人亲自调校

新的「四磁铁引擎」介绍完毕,其他805 Diamond的特点就和传统上800系列相差不多了。譬如独立的高音导管,早在十几年前就以经应用在800系列上面。高音导管裡面的各个零件也重视「去藕合」(decoupling)的设计,避免元件之间的震动产生额外噪讯,影响音乐重播的纯净度。低音反射孔依然是B&W招牌的「高尔夫球表面」导管,透过环状排列的凹槽去除气流噪讯。水滴造型的箱体内部采用Matrix矩阵强化结构,分音器则采用最简单一阶分音。诸多既有的设计特点,相信原本喜欢B&W的朋友早已如数家珍。


低音反射孔依然是B&W招牌的「高尔夫球表面」导管,透过环状排列的凹槽去除气流噪讯。水滴造型的箱体内部采用Matrix矩阵强化结构,分音器则采用最简单一阶分音。诸多既有的设计特点,相信原本喜欢B&W的朋友早已如数家珍。


来鸣曲试听B&W几次了,主人张先生真是B&W达人,搭配器材门当户对,加上巧手细调,让我每次都能轻鬆试听。怎么说轻鬆?我只需要负责听,一边听一边提问题就好,调整搭配都不需要我担心。这次鸣曲搬出什么器材搭配805 Diamond?答案是全套英国Exposure,搬出3010 S2全系列,包括3010 S2 CD唱盘、3010 S2前级与3010 S2单声道后级。3010系列是Exposure旗下经典的常青树,S2则是最新的改版,外观几乎没变,只是型号改为S2,这家1974年创立的英国音响厂商,标榜自己用「真实世界的价格」製造「真实好声的音响」,S2改款虽然价格略涨,但还是相对平价,搭配805 Diamond仍是门当户对。


因为3010 S2系列对我来说也是陌生,我问鸣曲张先生,用805 Diamond搭配3010 S2有特别的用意吗?张先生说我难得来听,本来想用更高阶的前后级来搭配,可是指定试听805 Diamond,又不好搭配贵上好几倍的前后级,想来想去3010 S2最适合,不过张先生使用了单声道后级,显然后级的驱动力还是推好805 Diamond的关键。查了一下规格,3010 S2的后级有两款,分别是立体声版本与单声道版本,有趣的是立体声版本输出功率为每声道110瓦,可是单声道版却只有100瓦,那用立体声版不就够了,输出功率还比单声道大一些?仔细看规格,两者体积、重量虽然相同,但单声道版本的输入阻抗比立体声高得多,代表前级比较容易驱动后级,此外单声道版本的频宽、背景噪讯、声道分离度与总体谐波失真,表现都比立体声版好,可见音响的规格不能只看单一数据,要综合起来看。


新款分音器,看得出「越简单越好」的设计逻辑。


通透宽阔的音场


805 Diamond搭配全套Exposure 3010 S2,整体表现均衡自然,清新中带着适当的浓郁感。我想举莫札特的「竖笛协奏曲」为例,听的版本是EMI当年为了纪念莫札特250週年推出的合辑「Mozart Discovery」,竖笛是当红的莎宾梅耶(Sabine Meyer),合辑收录的是第二乐章慢板,这也是电影「远离非洲」开场的配乐,竖笛引领着慢板的开始,乐团风轻云淡地伴奏,音乐旋律由低而高,再轻轻落下,彷彿温暖的拥抱,接着乐团Tutti登场,唱着同样的旋律,弦乐群的份量更重,这段音乐表面听来温暖,但内中藏着忧鬱悲苦,这是莫札特告别人世的音乐,写完竖笛协奏曲之后二十天,他就离开人世了。


在鸣曲听这个第二乐章,805 Diamond呈现出通透宽阔的音场,这也是鸣曲调整音响的擅长之处,先不讲音色如何,准确而宽广的音场一定要调整出来。鸣曲的空间采宽边摆放,本来就有利于音场宽度的塑造,但宽边摆放还要同时讲究定位与声音密度,摆位就要很讲究了,听这曲竖笛协奏曲,Solo的竖笛位居中央靠右,弦乐群则一片片宽阔,与竖笛相互应和。805 Diamond把竖笛那略带鼻音的质地表现得很好,那不是说805 Diamond的音质带着鼻音,而是把竖笛本来的音色表现得很传真,弦乐群的层次伴随着竖笛,相互呼应。


Bi-wire喇叭端子,这次喇叭端子也着升级了,质感很好。


调音秘技见真章

竖笛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不长,我在莫札特的歎息中安静地听完,音乐结束之后,我才想起是来鸣曲工作的,不是享受音乐的。用805 Diamond搭配全套Exposure 3010S2,呈现出自然而生动的音乐场景,鸣曲仔细的摆位与调整,更是发挥805 Diamond实力的关键。咦?不就把喇叭左右摆好,前后位置调整一下,Toe-in动一动,有什么了不起?唉,厉害就在这些地方,空间基本上条件固定之后,大概没有太多可以变动的地方,但不同的喇叭要在不同空间,调整出效果相近的音场与定位,靠的都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功夫。


看似简单,可是内中学问可大着的!因为是店面,鸣曲自然要同时摆放许多喇叭在一个空间,这对喇叭的声响自然有影响,尤其对音场表现更不利。805 Diamond的位置「相对」好一些,张先生让805 Diamond往前摆了些,为喇叭争取了多一点呼吸的空间。可是听完一曲「竖笛协奏曲」,实在觉得805 Diamond比我预期要好太多,这不光是喇叭本身实力够好,当中必然有张先生的独门功夫。音乐一边听下去,一边仔细端详。


是线材吗?我想张先生搭配的应该是荷兰VDH,因为代理商是同一家,很多经销商都这么搭配,应当只是好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鸣曲特别仔细摆放805 Diamond,所以喇叭能够表现出通透的音场,音色还带着漂亮的纯度?音乐在耳朵边流过,我却眼睛四处搜寻特别之处。嘿!找到了!虽然以前我看过有人这么做,但这却很少看到,原来张先生特别把805 Diamond底下垫了日本Taoc脚垫,把喇叭底部垫高。


这个厉害,一般人听书架喇叭,直接放在喇叭架上面就是了,鸣曲懂得喇叭「全方位发声」的原理,用Taoc金属脚垫把喇叭架高,为底部留下声波「呼吸」的空间,音场表现更通透开阔。


这虽是小地方,但可看出鸣曲对调整音响系统的用心。书架喇叭免不了要用脚架,就算不用脚架,也要放在矮柜或平坦的桌面上,代表书架喇叭的底部要贴在一个平面上,一定会影响喇叭发声。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拿一个杯子,靠在嘴巴前面讲话,手掌整个贴住杯子和手指托住杯底,讲话的声音一定不一样,用手掌握住杯子会让声音听起来厚重浑浊,表示手掌握住杯子的面积影响了声音的纯净度。同理可证,如果书架喇叭简单地摆在桌面上, 一定会影响低频的纯净度。鸣曲用Taoc脚垫把805 Diamond略为架高,用意就在这裡,要让喇叭和其他平面「去藕合」(decouple),给喇叭多一点「呼吸空间」。以前来鸣曲都是听落地款的B&W,这次听805 Diamond,可又学到一招了,关键在于把书架喇叭「略为垫高」。不管您是805的老用户,或者使用其他书架喇叭,这招「去藕合」的招数都可如法炮製,至于是不是用Taoc,那可就丰俭随人了。


乐器的质地清晰


音乐继续听下去,我选了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三重奏」,曲子的副标题是「纪念一位伟大艺术家」,这是由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组合而成的三重奏,在805 Diamond上面听来各个乐器的质地清晰,乐器结像力与分离度也很好,可是我从开始听到现在,心裡一直有个疑问:805 Diamond该不该搭配超低音?我和B&W没有朝夕相处,还是要问鸣曲张先生。


张先生的回答是看空间,在鸣曲因为是开放空间,加超低音会更好,但鸣曲的空间虽然不小,也不是非常大,如果扩大机够好,不加超低音也不错。这个回答很像是「加不加都好」,还是听听看,又要麻烦张先生了。鸣曲搭配的超低音也是B&W,用上Sub700,分频点调整在90Hz。超低音接上去之后,再听一次「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三重奏」,加了超低音,低频自然有感,但听钢琴三重奏重点不在量感很多的低频,而是重视质感的低频,张先生的调整依然均衡,用超低音补足805 Diamond下盘的丰厚度,整个音乐听来更显稳重,而通透流畅依然不变,音乐的密度随着超低音的加入而提升,乐器的凝聚力更好了。


这么说应当为805 Diamond加上超低音了?我不得不同意张先生的说法,加或不加都不错。如果您的空间很大,超低音当然免不了,但如果在十坪以内,加或不加各有好处。不加超低音,805 Diamond显得通透纯净,有如不施脂粉的素颜美人,加上超低音之后,805 Diamond更显丰润,更显力道,环肥燕瘦,各显美感。如果您平常雅好室内乐,单纯用805 Diamond就已经够好了,但如果您喜欢交响乐或动态大的音乐,那么加上超低音会更有味道。


加超低音更有趣味


鸣曲空间其实对805 Diamond来说稍大一些,加上超低音之后,单独只听805 Diamond显得有些不够味,比对一下,就一路接着超低音听下来了。有了超低音,听杜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胡桃钳」,听凶猛的「俄罗斯舞曲」(Trepak),狠劲十足,Living Stereo的SACD重发确实厉害,音乐动态追上新格式,类比录音的浓郁感依然不减,805 Diamond准确地把母带的背景噪讯重现,让我们听见录音的时代感,同时可以把呼啸一般的弦乐群如狂风暴雨一般表现出来,呈现录音的现代感,这些丰富的细节,增添了许多聆赏音乐的趣味。


从805进化到805 Diamond,虽然我没机会把前后两代喇叭摆在一起比对,但可以感受到805 Diamond更为通透、更为纯粹的走向,表现音乐也更为自然。不过从早年我对B&W的印象,他们家的喇叭并不是「买回去就会好听」,而是需要用心对待的器材,从搭配到摆位,处处都要注意,还好B&W的经销商大多经营品牌多年,很懂得喇叭的特性,新的805 Diamond性能优异,想迎娶回家,别忘了找高明的店家帮忙,靠着他们的专业,更能展现B&W的迷人风采。


器材规格

形式:2单体2音路低音反射式书架喇叭
频率响应:49Hz - 28kHz ±3dB
效率:88 dB
平均阻抗:8欧姆
分频点:4 kHz
建议扩大机功率:50W - 120W
尺寸:418×238×351 mm(高×宽×深)
重量:12 kg
英国宝华B&W 805 Diamond书架音箱,B&W 805 Diamond,宝华805,B&W 805 Diamond,宝华书架音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