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还您真实庞大的音符-美国 ARC Reference 6 前级

2016/11/23 10:45:14

|
10504


在音乐厅现场,假如您选择最前面几排的位置,听到的钢琴肯定是形体庞大、音符颗粒饱满厚实且震撼力十足,那是近距离聆听钢琴演奏的感动,如果您坐得够近,还可能有办法看到钢琴家额头上渗出斗大的汗水,而每一个指尖起伏,对应着钢琴的轻重缓急,感受每一吋音乐细节。我描绘的场景是音乐听现场,可是当我听着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前级时,每一张CD彷彿都把我带回到录音现场,那真实、庞大、温暖,又充满丰富细节的音乐表现力,煞是迷人。



资深又传统的老Hi End名厂

我大约在十年前曾经拜访过ARC位于在明尼苏达州的工厂,在北美是颇有规模的生产基地,虽然在我拜访ARC的时候,创办人William Z. Johnson依然是ARC的拥有者,也参与部分研发试听的工作,但毕竟年事已高,大部份时间住在气候比较好的加州,远离明尼苏达的寒冷冬天,所以没有见到这位音响界的传奇人物,不过亲自走访ARC,看着纯手工製作的传统生产线,从零件的全检全验,配对分类,到手工插件、组装、焊接,让人对ARC的器材多了一分尊敬。

ARC的好名声是长期累积而来的,不管您喜不喜欢真空管机,也不管您认为ARC的声音合不合胃口,ARC经久耐用,可是长期累积出来的商誉。他们在北美还提供ARC回娘家的服务,超过十年以上的机器都欢迎寄回ARC检查,我记得当时负责ARC的Terry Dorn告诉我,检查本身不用收钱,但如果查出问题要修理当然要收费,不过就算机器没问题,通常消费者还会要求付费的器材整理服务,既然回来ARC原厂检查,不如顺道整理一下。可是这项服务在台湾的ARC行不通,第一个问题是老机器送回ARC原厂的运费不便宜,第二个问题更麻烦,机器进出海关可能会被课税,又是一笔费用,就算ARC不收您检查费,老机器这么一折腾恐怕三、五万跑不掉。只叹ARC售后服务好,远在台湾的我们却无福享受到。



外观辨识度极高

话题回到Reference 6身上,ARC的扩大机四十年如一日,银白色的机箱,配上大尺寸的把手,一派老成的设计,辨识度极高。其实,从1995年ARC推出Reference系列开始,机器的造型从没改变过,变化比较大的只有大尺寸显示幕,旋钮数量减少。我们从数字上来看,Reference 6应该是第六代,实际上是第七部,在Reference 2之后,曾经出过MK II,所以第二代有两部,而ARC知道老中避讳4这个数字,所以跳过,直接进到Reference 5,但Reference 5后面又有一部Reference 5 SE,所以到Reference 6实际上已经是第七代了。在这中间还有一部40周年纪念前级,限量40部,单一年度生产完毕就停产,后来又推出与40周年一样两箱式的Reference 10,这是ARC现役的旗舰前级,而Reference 6已经算是老二了。

虽然我说Reference 6的设计依然遵循着ARC的传统,但也可看到新加入的元素,那就是圆形的按键,我记得早年ARC用的都是黑色方形按键,不过晚近推出的新器材都是圆形按键,我想这与G-Series伽利略系列的设计有关,应该是受到ARC集团化以后带来的设计观念影响。还有,Reference 6的顶盖并不是金属,而是透明压克力,难道是要让大家透视Reference 6,来个火力展示?我想这是原因之一,不过原厂来台时我问过,他们的回答是为了好声,金属机箱上盖面积大,会产若干谐振,压克力阻尼比较高,可以消除这微小的谐振。



不是小改款的进阶线路改版

假如我们从ARC的前级演进来看,Reference 6应该与之前的Reference 5与Reference 5 SE,Reference 5面板还是方形黑色按键,到了Reference 5 SE已经比照40周年纪念版本,换成小圆型按键,而现在的Reference 6则与G系列相同,换成大圆形按键,至于线路的变化,从5到5 SE,主要是换上与40周年纪念相同等级的铁氟龙交连电容,外加ARC新开发的变压器,但是到了Reference 6,5 SE的特别零件都在,但是放大线路又有改进,原本5与5 SE只有4只6H30讯号管,到了Reference 6变成6只,看来放大线路改了不少。电源供应部份依然维持6550配6H30,不过ARC说这部分也有细部的改良,譬如变压器尺吋增大了些,只不过没有摆在一起比较,外观上看不太出来差异。

6H30讯号管从4只增加为6只,外加电源部份的改良,Reference 6的改动不可谓不大,不过在机箱背板上的设定,倒是变化不大,四组平衡,四组非平衡,输出有两组,外加录音输出一组。别忘记Reference 6还是全平衡设计,所以单端输出仅有平衡输出的一半,最好使用全平衡输出,这样才能让Reference 6全力发挥。不信,试着换线搭配看看,在同样音量大小的设定时,单端RCA的音量一定比平衡XLR小声,但这不光是大小声的差异,就算您把单端RCA的音量推到与XLR一样大,声音的厚实饱满程度还是有差,所以玩Reference 6,最好一路「平衡到底」。



在使用介面上,Reference 6与一代几乎没有改变,不过早年ARC前级习惯把音量开关做在左边,档位切换做在右边,原因之一是负责设计的工程师几乎都是左撇子,习惯左手切换音量,但是现在新一代的ARC前级,几乎都变成音量在右边,对右撇子来说比较直觉。Menu按键可以进入选单,配合Enter按键就能设定,里面的资讯包括自动关机设定、面板亮度、左右平衡、真空管使用时间、直通设定(Pass Through),大部分情况下用家不太需要额外的设定,但假如您要把Reference 6与多声道系统连动,那么可以指定任何一组输入(包括平衡与非平衡)变成直通。



威力十足,一听就迷人

试听Reference 6的搭配有两套,一套在U-Audio编辑部听,用Perreaux Prisma 750单声道后级驱动CC Admonitor Silver Preference配Sub低音柱,另一套则是在我家里用NuForce Reference 18推Chartwell LS 3/5,以频宽、动态来说,Admonitor配低音柱当然完胜,可是LS 3/5在Reference 6加持之下,竟然也虎虎生风,这部前级可说威力十足啊!

实际使用时,这才发现Reference 6没有增益切换,我记得以前有些ARC的器材有高中低三段增益可换,不过Reference 6变得更单纯,没有增益调整的选项。音量控制总共103阶,但不管搭配哪一套后级,我从来没有把音量开到一半以上,大约到50就已经爆棚了。还有,虽然Reference 6前级耗电量不大,但依然使用20A电源线,这20A的电源线给后级用还说得通,但用在前级是不是有点过头了,我问过ARC真的有必要吗?他们的回答很简单,研发部门比较过,20A的电源线声音比较好,所以高阶Reference器材都是用这个规格。随机有附,原厂也建议用这条线,也颇为粗壮,倒是日后要换电源线恐怕得订做了。



健康的丰润饱满庞大



Reference 6的声音可说是一听就迷人,在我试听过的前级当中,有些前级讲究乾淨通透,清清如水,像是淡雅的柴鱼高汤,可是Reference 6却是生龙活虎,劲道十足,更像是浓郁的豚骨高汤。我用拉麵的汤头来比喻,其实并不算精确,因为浓郁似乎代表着Reference 6带有音染,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Reference 6一样有着乾淨清爽的面貌,但是它的音像呈现着健康的丰润饱满,音符颗粒清晰又庞大,而且是结结实实的劲道,而当音像有着健康的庞大感,自然可以更贴近音乐,听见藏在音符当中的美妙细节。

我想举加拿大Viveza的「Tango Tango」专辑为例,以弦乐为主的探戈音乐,加上发烧等级的录音,在Reference 6听起来更显亲暱感,像是「Tango In D」,可说是探戈音乐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在电影「女人香」中也出现过,低音大提琴与钢琴烘托出悠扬软绵的节奏,小提琴声部交织其上,Reference 6把每一个声部处理得有条不紊,音像庞大,而其优秀的声道分离度,让每一个乐器都有自己的位置,偶而低音大提琴衬底的节奏冒出来,牛筋味十足的拉奏充满厚实的劲道。在低频段的量感与力度,可说是Reference 6最令人着迷之处。

弦乐表现真是迷人



什么音乐用Reference 6最迷人?弦乐!Reference 6的弦乐不仅有着健康饱满的音像形体,泛音的光泽更是漂亮地延伸,高频段带着丝绸般的光泽,细腻、柔美又带着丝丝甜润的滋味,我不想说这是真空管的音染,但我不得不说晶体前级很难听到这般甜美又丝丝入扣的小提琴泛音。我听老Philips的录音,Robert Wagner指挥因思布鲁克管弦乐团,Michele Auclair演奏的「孟德尔颂小提琴协奏曲」,这张CD现在难找了,第一乐章一开始两个半小节,小提琴独奏就开始了,小提琴独奏家要以一挡百,马上掌握全局,但却不能用最大的音量,而是要由小而强,引导乐团到第一乐章的高潮,在Reference 6上面听,小提琴独奏从小而大,由弱而强的变化,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彷彿可以想见Michele Auclair在乐团之前的卖力演出。



接着换上谢霖独奏,杜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老Mercury版本,Reference 6清楚地呈现出录音的年代更早,音乐柔弱的乐段还可以听见些许母带背景噪讯,但是谢霖精准又充满穿透力的小提琴,马上镇压着全场,琴音更显锐利,高把位强悍尖锐,对比低把位的浓郁厚实,谢霖的小提琴独奏音色显然比Michelel Auclair更为丰富多变。再拿出郑京和独奏,杜特华指挥蒙特娄管弦乐团的Decca版,郑京和切入之时与Michele Auclair比较接近,柔和而温暖,淡淡地拉奏出主题,但是进入第二主题时,炫技的变化就显得丰富了,不过拔尖之处的声音穿透力还是比不上谢霖。您看,光是「孟德尔颂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这Reference 6就能充分地把三位小提琴家拉奏的面貌表现出来,怎么不美呢?

一口气写了三张小提琴曲,再加上「Tango Tango」,您可别误为Reference 6只能听弦乐,而是Reference 6的弦乐表现可能是我近期以来听到的前级当中,最让我感到目眩神迷的一部,噢,我说错了,应该是「耳眩神迷」,我自己用的几部前级全都给比下去了。而我最近在家里听的时候,经常用Mergin NADAC直入后级,用NADAC做音量控制,这样省去前级更单纯,音质更纯,没想到多了Reference 6的前级放大,能让声音的饱满厚实提升那么多,同时还维持相当优秀的声音透明度,这部Reference 6果然身手不凡。



具备健康饱满厚实的声底,Reference 6听什么音乐真的都生龙活虎。如果您喜欢德国老虎鱼的录音,用Reference 6更是对味,听「Stockfisch DMM-CD/SACD Vol.1」,第一轨是发烧友喜欢拿来试机的「No Santuary Here」,录音当中的低频段本来就饱满厚实,在Reference 6上面听,这种高低对比的落差更大,显得音乐的动态对比更强烈,庞大结实的音像,声音密度很高,但听感却是相当轻鬆,您可以尽量催大音量,音像会更浮凸有致,冲击力十足。

听过肯定大呼过瘾



听到这里,我已经对Reference 6毫无疑问了,虽然在它之上还有Reference 10,但是这Reference 6已经表现非常好,而且是一听就知道非常活生、饱满、均衡、动态十足的前级,就算我只用LS 3/5这样频宽有限的Monitor也能大幅提升动态表现,更何况用Admoitor配Sub低音柱,更把Reference 6的频宽与动态表现得更好。虽然没有Reference 5 SE同台比对,但Reference 6在声音表现上,肯定比我之前听Reference 5与Reference 5 SE的进步幅度更大。如果您想寻觅一部有真空管味,同时拥有宽阔动态表现的前级,那么一定要先试过Reference 6,肯定让您大呼过瘾。

器材规格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
型式:真空管前级扩大机
频率响应:0.5Hz~200kHz(+0dB/-3dB)
增益:12dB(平衡)、6dB(非平衡)
输入阻抗:120k欧姆(平衡)、60k欧姆(非平衡)
输出阻抗:600欧姆(平衡)、300欧姆(非平衡)
尺寸:48×19.8×41.9cm(W×H×D)
重量:17 kg
美国 ARC Reference 6,ARC Reference 6,Reference 6前级, ARC前级,HIFI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