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深刻感受演奏者的热情-日本 Kondo与Wavac初体验

2016/9/6 11:49:33

|
3257

虽然写作音响评论也有一段时间了,但还有许多世界第一流的音响器材尚未亲睹风采,和听音乐一样,总是有听不完的好音乐,优秀的音响器材也是怎麽听都听不完。譬如这次试听Kondo与Wavac就是一次全新的体验,Kondo在真空管界素负盛名,也是擅长使用银线的代表厂家,而Wavac则是此间代理商全茂最新引进的日本品牌,要把这两大日本顶尖器材配在一起,确实是难得的聆听经验。



M1000 MKII不仅高电平放大很精彩,还附带优质唱头放大,但当天还有FM 222 MKIII唱头放大器在,所以没有搭配Kondo的唱头放大线路。


Kondo M1000 MKII前级,採两件式设计,电源与线路分离,确保声音纯淨无染。

旗舰等级试听

其实Kondo与Wavac的前后级组合已经很令人兴奋了,但全茂摆出来的阵仗更是威猛,这可是一套令发烧友称羡的顶尖音响系统!喇叭用的是Kharma旗舰喇叭Grand Exquisite,线材则是Kharma与Siltech混搭,讯源呢?这可让我这位作客听音响的人有点失礼了,事前我还准备了不少CD,来了才知道没有数位讯源,现场只有一部Transrotor Gravita TMD配上两支唱臂,9吋Breuer Dynamic唱臂装上Clearaudio Insider Wood唱头,这可是前一代Clearaudio旗舰,另一支黄金版SME 3012唱臂装的则是日本光悦Koetsu虎眼,也是光悦新一代的顶级唱头,唱头放大用的是瑞士FM Acoustic 222 MKIII,同样是旗舰等级。


德国Transrotor Gravita唱盘搭配双唱臂,唱头则是Clearaudio Insider Reference与光悦Koetsu Tiger Eye,两者交替试听,因为唱臂调校的方向不同,因此室内乐多用Clearaudio,而大编制交响乐则换上Koetsu。

日本的传奇之声

对于资深的发烧友而言,Kondo早就是威震八方的器材,他们的产量非常少,按物以稀为贵的法则,Kondo的器材也都非常昂贵,但他们昂贵的很有道理,如果读者们对Kondo原厂有兴趣,可以看看赖英智的原厂专访,我这裡就不再重複叙述。我对Kondo印象最深刻的经验是在2006年的CES大展上,由于Kondo并不是音响大厂,而是强调超限量製作的极品,所以他们大多参加规模较小的T.H.E. Show,主事者近藤公康先生在现场负责播放音乐,我当时忙著採访,走向前去问了相关产品的概要与价格,不一会儿就离开Kondo的展场,但第二天到了CES的记者室上网,才看到网站新闻已经贴出近藤公康先生因心脏病突发过世,不禁感叹世事难料。还好Kondo的事业基础已经打稳,继任Kondo社长芦泽雅基(Ashizawa Masaki)延续著近藤公康的理想,抱持著声音工匠的理念,继续在日本全手工打造著Kondo的传奇之声。

用纯类比的线路实现追求音乐本质

至于全茂新引进的Wavac,虽然同样是日系极品,但资历就比Kondo浅得多,他们大约在2000年左右成立,现在刚好是他们的十週年庆,主事者伊藤让(Yuzuru Ito)是一位怀抱热情的音响工程师,他投入音响设计已经二十多年了,心中一直有个理想,就是把真实的音乐演出透过音响重现,但他设计线路多年却发现新科技不能满足他的理想,无论是录音或音响设计,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数位技术,但伊藤让却反而觉得数位技术扼杀了音乐的活生感,于是他开创了Wavac,要用纯类比的线路实现追求音乐本质的理想。关于Wavac的介绍目前只能谈到这裡,据说2010年台中音响展时原厂会应全茂邀请来台,届时可以有更深入的採访报导。


833强放管可输出纯A类150瓦功率,而且还是不折不扣的单端设计,保持音质音色的纯度,同时拥有大功率,真是不简单。

Kondo加上Wavac

这次全茂安排试听的搭配是Kondo M-1000 MKII两件式前级,加上Wavac HE 833 MKII这4件式大家伙,加起来就是6大箱。Kondo M-1000 MKII是从过去经典的M1000改款而来,搭配的讯号管6742与整流管6CA4没有改变,但内部线路经过进一步的修改,缩短讯号路径,让细微讯号的损耗更少,干扰也更少,据说整体机械结构与地线回路也经过重新设计。但我是来此做客试听,没能实地拆机看看,这些资料也是读来的,但我相信M1000 MKII伟大之处并不在于线路有多麽地创新,而是Kondo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把一个成熟的线路做到最好。有个专门研究线路的朋友说得好,许多线路的基本架构都已经存在,但每一个线路实际製作时都有很多难题,如何克服实际製作的难关,那才是真正的挑战。像M1000 MKII这样已经存在许多年的经典前级,网路上早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线路图,但就算依样画葫芦,也肯定做不出真正的Kondo之声,因为内部所使用的线路仅是基本,怎麽安排线路、搭配零件,那才是一点一滴实验出来的最佳结果,不是光有线路就能做出好声,这也是顶尖Hi End器材的Know-How所在。



「大功率」的单端直热三极管架

另一个搭配的主角Wavac后级HE 833 MKII,地位仅次于旗舰SH-833,但原厂把这部HE 833 MKII当作创厂十週年纪念款式。Wavac最受瞩目的特点,莫过于「大功率」的单端直热三极管架构,一般单端直热式三极管由于架构简单,没有推挽线路的交越失真,音质音色醇美通透,因而广受发烧友喜爱,但单端设计受限于真空管的工作能力,输出功率通常很小,譬如大家熟知的300B,输出功率不过7~8瓦,而2A3更只有3瓦,喇叭搭配有很大的限制。反观Wavac,一样是单端直热三极管架构,输出功率竟然有150瓦,这可就大幅超越传统设计的限制了。



降低噪讯是大难题

Wavac怎麽做出大功率单端直热三极管后级?答案似乎也不难,就是选用特殊大功率直热三极管,HE 833 MKII用的就是833功率管,但如果答案这麽简单,为何以前没有人做,却让小功率的300B与2A3专美于前?原因是大功率发射管虽然有大功率的好处,但本身的噪讯也跟著提高,要拿来做听音乐的后级,先要能降低噪讯,还要找到适合的讯号管驱动,再加上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每一个部分都是难题。同样是单端直热三极管架构,300B不过是8瓦,833则是150瓦,功率相差将近20倍,供电能力与噪讯处理难度相差多少,从这裡就可以看得出来。



用最简单的架构追求最大的音乐动态范围

以前我曾经在国外的音响展上看过HE 833 V1.3,一样是833功率管,但少了HE 833 MKII的电源独立供应,同样是纯A类150瓦,可见HE 833 MKII的供电馀裕度比起HE 833 V1.3还要更强。Wavac也是直接交连的信奉者,用最简单的架构追求最大的音乐动态范围,电源採用传统的π型滤波加上扼流圈,从原厂现有的资料来看,HE 833 MKII的设计非常传统,没有惊人之处,但却是处处著眼,譬如所有的管座都是铁弗龙车製,接点则是黄铜镀金,降低真空管接点的阻抗,内部线路配线也师法Kondo,全部都是银线。超重量级的份量则是来自箱体,以6公分实心铝块直接CNC车製,配上Beta-GEL避震垫。


分离式设计的电源箱,上面的显示幕开机时会先倒数,代表后级正在暖机,然后出现「Let's Enjoy Wavac HE-833 MKII」的的字样,后级就可以快乐的唱歌了!

Grand Exquisite不是好推的家伙


面对Kharma旗舰Grand Exquisite,我本来有些担心150瓦的HE 833 MKII能不能挺得下来,但黑胶唱片一张张听下去,我对这纯A类150瓦的HE 833 MKII信心越来越够。Grand Exquisite喇叭我在许多地方听过,大多搭配大功率晶体机,譬如Boulder和FM Acoustics都是常见的好搭档,但全茂这次的安排倒是第一次听到用真空管机搭配。发烧友一般用大功率晶体机驱动Kharma不是没道理的,这不是好推的家伙,HE 833 MKII在真空管机之林,已经算是大功率的后级了,但与Boulder动辄300瓦、500瓦起跳,HE 833 MKII便要相形失色。

实际听起来真是这样吗?150瓦够不够驱动Kharma?一开始我也不太能确定,因为Transrotor Gravita上面播放的是巴哈无伴奏小提琴,,虽然小提琴的声音线条很漂亮,共鸣很好,旋律起伏之间流畅自然,但这样单纯的小提琴独奏并不考验后级的驱动力,而是在表现扩大机的质感。接下来我还听了密尔斯坦演奏的「莫札特小提琴协奏曲K.218、K.219」、柯刚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加上了交响乐团与小提琴合奏,HE 833 MKII的驱动力就小试了一下身手。协奏曲包括了乐团Tutti与小提琴Solo,编制大得多,HE 833 MKII驱动著庞大的Kharma喇叭,乐团Tutti丝毫没有紧缩或退却的感觉,而是自然地呼吸著,弦乐群有著庞大而健康的气势,大音量时适度的舒展,音乐强弱之间的对比听来既清晰又轻鬆,我不禁闭上眼睛,享受著乐团与小提琴之间的对话,交织成一幅美丽的音乐画面。




舒服、流畅、刚中带柔的音乐性格

用协奏曲试当然只是个开始,不过一连串听到这裡,可以对M1000 MKII与HE 833 MKII这套组合的音质有些概念。这是纯真空管的前后级组合,有著很纯很美的音乐质感,听小提琴独奏时线条清晰,但却不显得刚硬,音乐的空间感很好,衬托著独奏者的形体显得立体而浮凸,旋律的流动则是柔软舒服的,整体营造出醇美流畅的音乐气氛。在表现协奏曲时,乐团Tutti颇有份量,但却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势,而是舒服的展现音乐的吞吐,听莫札特的时候,音乐轻柔又带有跳跃感,听柴可夫斯基的时候那音乐的重量增加很多,但依然保有舒服流畅的轻鬆感。或者说,我当天所听到的每一张唱片都带著些许柔美的色彩,即便音量开得很大,那种舒服、流畅、刚中带柔的音乐性格,表现出M1000 MKII与HE 833 MKII诠释音乐的美感。



明亮的音乐色彩

光是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当然还不够过瘾,找出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的「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这是一首节奏感很强,很能表现贝多芬音乐份量的交响曲,第一乐章有一段很长的导奏,大约四分钟之后才进入第一主题,但音乐很紧凑,很多人都不觉得过了四分钟(这和马勒第一号交响曲那长长的导奏感觉不一样)。跟著阿巴多细腻的指挥,M1000 MKII与HE 833 MKII很能把箇中情境表达出来,强弱变换的动态对比自然轻鬆,彷彿阿巴多指挥时的手势变化就在眼前,导奏结束时的长笛引导第一主题,辉煌而灿烂地展开,M1000 MKII与HE 833 MKII迸发出明亮的音乐色彩,开阔又轻鬆,我差点又忘了是来听器材写评论的,真想一口气把这四个乐章都听完。



整体均衡感很好

唉,好音乐真的是听不完,在优秀的系统上更是想听更多的唱片,或许这是M1000 MKII与HE 833 MKII搭配起来最大的魅力,我本想用音响迷习惯的术语来谈这套器材,但坦白说这套系统调整得不错,整体均衡感很好,尤其是LP系统与扩大机的搭配,彼此配合得很好,可以呈现出圆融的音乐颗粒,细緻之处彷彿也都经过精心打磨,中频段的厚度与密度恰到好处,有著那麽一些真空管机的温度,中频稍微庞大而温暖,但音场深度、高度、宽度依然非常优秀,两者配合起来,彷彿所有播放的音乐都有了温度。譬如法雅的「三角帽」,激昂的西班牙风情配上火辣的踢踏舞,音乐的画面更显热力四射,听得心情很兴奋?又像是华尔特指挥的「马勒第二号交响曲」,这是一张名版,但录音效果并不是很好,在M1000 MKII与HE 833 MKII并没有掩饰略缩的频宽,但音乐的厚度却得很好,把华尔特的沉稳持重精髓都表现出来了。还有Mercury那张出名的拜伦.詹尼斯演奏「普罗高菲夫钢琴协奏曲」,类比母带的气氛很浓很重,但音乐的颗粒感与重量感,让激昂的钢琴协奏曲听来格外兴味盎然。



旁人难以模仿的最高价值

Kharma与M1000 MKII与HE 833 MKII的搭配,我本来心中有点怀疑的,但这麽多张唱片(还都是珍稀版本)听下来,这确实是一个好搭配,我想也不单是搭配Kharma,应该说HE 833 MKII那纯A类150瓦的驱动力道,理当可列入驱动力无碍的真空管后级,而M1000 MKII前级则让整体音色更趋醇美。这次Kondo与Wavac的初体验,让人觉得真空管机还有无限可能,这套纯管机的组合有著真空管的气质,赋予音乐适当的暖意,但在此之外,那丰富的音乐细节、宽阔的音场表现、有密度的音乐颗粒……一点都没有真空管机的老味,而是具备现代器材的高解析度。就顶尖的音响器材而言,各种音乐性能的比较可能相去不远,但M1000 MKII与HE 833 MKII的组合胜在不仅各种条件均衡发展,更赋予音乐适当的温度,感受演奏者的热情,这种丰富的音乐情感表现,我想是旁人难以模仿的最高价值了!


日本 Kondo Wavac,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