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兼顾驱动力的醍醐味-Audio Space Reference 3.1综合扩大机

2016/9/3 14:41:47

|
3145

在亚洲除了日本之外,大约是台湾和香港两地对发烧音响最为狂热,Audio Space就是一家在香港发迹的音响厂商,走的是真空管的路线,大概他们家的所有产品都离不开真空管。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几年前推出了Reference 2前级与Reference One后级,而这部Reference 3.1则是双机合体,摇身一变成为综合扩大机。挂上参考级的名号,自然不能小看,光是搬动这部Reference 3.1,将近三十公斤的重量就已经让人感受到「参考级」的威力!




用料毫不手软

Reference 3.1的机箱大致上延续Reference 2前级,共用机箱也赋予Reference系列统一的造型。从设计上来看,Reference 3.1没有Reference 2前级那麽大胆,还记得当年看到Reference 2前级时,第一眼看到4只300B管摆在一起,还以为是推挽放大的综合扩大机,没想到Audio Space竟把做后级的300B管拿来做前级。相较之下,Reference 3.1综合扩大机的设计就显得合理许多,大大小小总共10只真空管,做出一部输出功率最大50瓦的综扩。这般推挽设计的真空管机不在少数,但像Reference 3.1这麽重的综合扩大机倒是不多,用料毫不手软。所以我说光是搬动Reference 3.1,就可以感受到参考级的威力,讲的就是这部扩大机过人一等的重量。

Reference 3.1使用的10只真空管,其中一对12AX7做高电平的输入级,另一对拿来做MM唱头放大,第二级放大则是6N8P双三级管。12AX7是Audio Space常用的讯号管,新供应的12AX7货源无虞,喜欢老管的朋友也可以找到众多传奇好管,增加玩管机的乐趣。其实各家都有自己偏好的讯号管,譬如Audio Research近年来喜欢使用6N1P,而VTL则大多使用12AT7,Audio Space之所以选择12AX7,我想原厂的偏好是其一,此外12AX7应用普遍,供应无虞,还有很多NOS的老管任君挑选,满足音响迷「玩」音响的乐趣。作为一部崭新的综合扩大机,Reference 3.1特别纳入MM唱头放大,则是黑胶玩家的福音,也看得出Audio Space原厂仍抱持怀古之情。



KT88真空管

负责驱动的是4只KT88真空管,採推挽工作,这不算太特别,像是老McIntosh或Jadis都满喜欢用KT88,也都採用推挽设计。不过Audio Space的设计总是想著音响迷「玩」的乐趣,就算是很经典的KT88推挽线路,他们还是要变出花样来。什麽花样?第一、Reference 3.1可以切换三级管放大或超线性模式,功率分别是26瓦与50瓦;第二、配置了方便好用的偏压设定,光是这两项功能就让Reference 3.1比大多数真空管机要好玩多了;第三、Reference 3.1还可以调整负迴授高低,玩弄音质音色;接下来让我们一项一项解释。

首先、三级管与超线性的切换有什麽好玩?扩大机的功能就是驱动喇叭,讲驱动,自然需要力道,古典真空管的缺点就是功率不够,所以后期推出功率管越来越「强放」,KT88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Reference 3.1善加利用KT88的强放特性,每声道一对推挽,加上超线性线路,做出50瓦输出功率,已经很实用了。当然,如果你硬要拿Reference 3.1来推效率很低、吃功率很重的喇叭,可能还不够看,但玩音响重搭配,50瓦的扩大机推一般中高效率喇叭已经很好用,别刻意强其所难。



直热三极管

既然说50瓦的超线性已经很实用,何必再来个三级管模式?其实音响设计就是有这麽多难题,所以音响迷才会乐此不疲!超线性工作虽然可以压榨出驱动管的功率,但是功率提高,噪讯也跟著提高,所以搞真空管的老玩家总是偏好小功率,300B还嫌大,2A3还算可以,总之就是要选直热三极管。Audio Space搞真空管出身,自然瞭解管迷的想法,于是在Reference 3.1上面设计了三极管模式,硬是把五极管转成三极管来用,当然,这麽一切换,输出功率马上减半,剩下26瓦。这种「以大换小」的设计,Audio Space不是第一人,早年VTL后级也都可以这般使用,但用法没有Reference 3.1那麽人性化,都得拆机调整,也不能随心所欲切换。看看Reference 3.1的设计,面板简单的切换开关,随意游走三极管与超线性模式,需要功率选50瓦的超线性,想要醇美的音质选三极管,开关上下扳动,音质音色马上有变化,增添许多玩兴。

再一个贴心设计就是Reference 3.1的偏压调整。推挽线路解决了传统真空管扩大机功率不足的问题,可是推挽毕竟需要两只真空管「一推、一挽」,齐心合力把功率加倍,如果这对真空管在推与挽之间有误差,那噪讯与失真就出现了。怎麽解决推挽失真?真空管配对是基本,出厂的时候要给数值相近的管子,这关系到原厂製作的品质,Reference 3.1用的真空管都是Audio Space特别定做的KT88,这部分应该有照顾到了。



调整偏压

可是真空管用了就会老化,每支真空管老化的状况不一,用家怎麽让扩大机保持在最佳状态?答案是调整偏压。一般说来有自动调整与手动调整偏压两种方式,自动调整者靠线路取平均值,大致堪用,但遇到挑剔的音响玩家,总觉得还不够准,还是手动调整偏压最好,但少不了要拿出三用电表,说不定还要拆机箱,麻烦得很。Audio Space知道挑剔玩家的想法,捨弃不怎麽准确的自动偏压调整,採用手动偏压调整,鹅黄色的表头就可以看偏压数值,面板上有真空管的切换开关,KT88功率管有编号,依序从V1~V4,对应著编号,转动KT88功率管旁边的小螺丝就可调整偏压,真是方便。不过想调偏压可别一开机就调整,这时候真空管还没到稳定的工作温度,至少听个半小时以上,再来调整偏压会准确得多。

第三项Reference 3.1特别之处,就是负迴授NFB的量有两段开关切换,一高一低,任君挑选。关于负迴授这件事,音响迷已经相当熟悉,也是扩大机设计多年来争辩不休的话题。认同使用负迴授者认为适当的使用可以降低失真、提高频宽,但不认同者则认为负迴授只有在测试上漂亮的数据,对音质却有劣化的不良影响。究竟负迴授该多还是少,音响界没有定论,但我认为单一因素无法解答器材好声或衰声,负迴授该多该少,并不是一部器材好不好听的决定性因素。Audio Space倒是走了个中道的解决,多设计了负迴授切换开关,可高可低,不管你对负迴授的看法是哪一门、哪一派,Reference 3.1都有答案,要高要低,随用家喜欢,可随时切换。如果胸中无定见,在NFB高与低两段切换比对,自然会找到喜欢的档位。



4种音色变化

拥有三极、五极推挽放大双模式、容易调整的偏压、负迴授高低可切换三大特色,Reference 3.1在「玩」音响这件事情上,绝对是非常好玩的机器。以三极、五极管切换来说,这两段音色变化已经很大,还加上NFB两段切换,等于一部综合扩大机有4种音色可以变化,从好玩的角度来看,还真的没几部综扩可以像Reference 3.1这麽好玩。但这样的设计也未必全无缺点,每多一个切换开关,就要多一些銲点,电路相对也更为複杂,要把声音做好,得要费更多苦心。

讲了这麽多Reference 3.1的设计特点,该谈谈这部扩大机的声音走向了!我先在U-Audio编辑部拿CC Admonitor Silver Reference来搭,但这对喇叭和Reference 3.1似乎不太合拍,声音有点放不开,于是把Reference 3.1搬回家,拿JK Audio PM10号角喇叭来配,声音就对了。Reference 3.1虽然最多可输出50瓦,但并非蛮牛力士,搭配上还是要注意一下,不要硬拿难推的喇叭来配,大约90dB以上中高效率的喇叭比较好。试听时都是拿PM10号角来搭Reference 3.1,讯源则是North Star Design Model 192转盘/DAC。



中庸之道

如果把高解析度与高透明度看做「现代」管机的走向,而把温暖柔软当作「古典」管机的特点,那麽Reference 3.1大约是走「中庸之道」,稍稍偏向温暖柔和那一端。也就是说,Reference 3.1的音质音色保有真空管传统的厚度与温度,稍稍带有浓郁的滋味,但解析度比传统管机要好。如果你是老McIntosh的爱好者,应该会很喜欢Reference 3.1的声音表现,而且会发现这部综扩声音比那些老后级开阔得多,细节也多得多。但如果是偏好Audio Research这类追求高解析力、通透开阔的现代管机的朋友,那麽Reference 3.1可能不是那麽对味,你会觉得Reference 3.1声底偏浓,速度也没那麽乾淨俐落。


再形容得简单一些,Reference 3.1的声音大约是质地温润、声底丰厚,还带著些许浓郁感,这样的声音来听小提琴还真是迷人,譬如慕特新推出的「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因为近期慕特要来台演奏,赶著慕特音乐节的热潮,我也抢了一张CD回来,兴冲冲地聆听却有些失望,钢琴录得稍微后退,而小提琴则带著些火气,显得有些咄咄逼人,当我换上Reference 3.1搭配PM10号角来听,小提琴的火气就少了些,钢琴相对比例还是稍微后退,但钢琴的形体更大了点,也多了一分温暖,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的魅力也逐渐浮现。如果你在自家系统听慕特的小提琴,总觉得拉奏有点泼辣,有点太刺激,那麽Reference 3.1很可能就是你期待的声音。虽然Reference 3.1增添了温暖润泽,但细节还是很好,许多小提琴音量很弱的转折,运弓之间的变化,依然清晰可得,而且带著温柔的音乐表情。


以最大50瓦的输出功率来搭配号角喇叭,Reference 3.1可说是游刃有馀,但Reference 3.1的暂态表现并不是强烈猛爆的类型,而是偏向温文儒雅。像是郎朗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这曲子一开头乐团就火力全开,钢琴也跟著雄伟地表现,我靠著PM10的超高效率,这Reference 3.1表现很不错,用五极管模式来推,丝毫没有软脚的问题,乐团齐奏时雄壮的低频声浪厚实而饱满,中低频还带著圆润的质地,整体声音速度感没有那麽地快,让音乐多了些温和的性格。我想这应该是Reference 3.1的声音个性,它没有飞快猛爆的暂态反应,却能温和婉转地把音乐的质地表现出来。


用这首「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来试三极管模式,浓郁的气氛马上淡了些,声音也更显通透,但是厚度少了一点,低频量感也少了些,在爆棚乐段时要把音量稍稍调小。三极管模式让Reference 3.1的功率减半,控制力也略差,遇到Tutti的庞大乐段时,有些应接不暇。但也未必大曲子就一定不能用三极管模式来听,像是帕尔曼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用五极管模式来听,规模宏大而有气势,但用三极管来听,小提琴的音色显得更为亮丽甜美,各有各的好处。


Reference 3.1的三极/五极管模式,驱动力的差异很大,如果喇叭效率不好,大概都要用五极管模式,三极管可能会规模缩得很厉害。譬如蔡琴的「机遇」,以五极管模式来听,蔡琴的人声浑厚圆润,带著舒服的浓郁感,如果有人把真空管机形容为「醍醐味」,那麽用Reference 3.1的五极管模式来听蔡琴,最容易体会「醍醐味」。切换到三极管模式聆听,声音乾淨了许多,但蔡琴的醇与厚就淡了些。总之,Reference 3.1诸多档位切换功能,各有各的好处,真是能满足玩兴的一部综合扩大机。

老管机的「醍醐味」

一部真空管机拥有4种音质音色可以变化,Reference 3.1随时可以让用家玩出自己的想法。在音质音色的基本走向上,Reference 3.1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多保留了一些真空管机醇美的味道,或者说,Reference 3.1带著一些老管机的「醍醐味」,但同时它也兼顾适当的驱动力,对迷恋真空管温暖醇厚美声的朋友,一定可以在Reference 3.1身上找到声音的慰藉。

Reference 3.1器材规格

Model : Reference 3.1 (KT88)
输入阻抗 : >56k ohm (RCA/Direct In) / 47 ohm (MM Phono In)
输出阻抗 : 0, 4, 8, 16 ohm
输出功率 : 26W x 2 (Triode-Class AB Push-Pull) 
输出功率 : 48W x 2 (Ultralinear-Class AB Push-Pull)
阻尼系数 : >5 
频率响应 : 20Hz~30kHz±1dB
总谐波失真 : <1% 20Hz~20kHz (Ref. Output)
输入灵敏度 : >200mV, 3~5mV (MM Phono In)
信噪比率 : >80dB (Hum Noise<3mV)
真空管 : KT88 x 4, 6N8P x 2, 12AX7 x 4
体积 : 475 x 405 x 215 mm (DxWxH)
重量 : 28.7 kg (N.W.), 34.6 kg (G.W.)
Audio Space,Reference 3.1,综合扩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