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凱煜音響妙聽聞-當Focal遇見Mark Levinson

2016/7/13 14:52:23

|
2474

这几年旗舰等级的音响器材越来越多,写评论要出门试听的比例越来越高,倒不是代理商不愿意出借,而是超大型、超重量级的器材要搬动,非同小可,每一次移动都是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让编辑出动,在音响店设定好的空间当中聆听,找出器材的个性。在中华路的凯煜音响,本来我是要去听Mark Levinson 532后级的,不过凯煜为了让音色统整,乾脆全套搭配Mark Levinson,而且几乎全是新一代的产品,照理说喇叭应该搭上兄弟档Revel,但凯昱换上了法国Focal,而且是最新一代Utopia系列的二当家La Scala,成就一段美丽的邂逅。


勾起对Mark Levinson的深刻记忆

Mark Levinson(以下简称ML)纵横Hi End多年,是许多音响玩家心目中的梦幻逸品,我自己也是ML的老用家,一部No.36XL DAC陪著我十多年,去年才不敌North Design Model 192转盘与DAC组合,请下了音响架。No.36XL依然有迷人的声音魅力,但North Design特殊的24bit/192kHz昇频搭配I2S数位界面,赋予CD压倒性的超高情报量,才让陪伴十多年的No.36XL退役,想想十多年来我没换过DAC,这No.36XL真是厉害。这次前往凯煜试听ML,又勾起了我对ML的深刻记忆。



ML为Hi End音响创立了许多典范,譬如极简的设计,一部ML-2前级只有2组输入,根本是禁欲主义者,告诉你前级只淮接一套LP与一套CD,其馀免谈。ML早年也是纯A类的信仰者,也赋予后级大电流输出,让许多难推的喇叭臣服其下。Mark Levinson本人后来把公司卖给Madrigal公司,纳入Harman Kardon旗下,之后自创Cello、Red Rose,而ML这个品牌则在Mardrigal的推动下,从质朴无华的单调外观,转化为精致打磨的顶级器材。当时3系列的产品风靡一时,从No.31/30数位讯源、No.36、no.360 DAC、No.32前级到No.33后级,这些器材不仅写下当时音响设计的里程碑,至今依然历久弥新,在二手市场上还是非常抢手。

ML第一部SACD唱盘

在凯煜试听的全套ML,包括了No.512 SACD唱盘、No.320前级与No.532后级,从编号上来看,No.320算是ML既有的产品,而5字头编号的No.512 SACD与No.532后级则是新一代ML产品线。我们先从No.512 SACD开始谈起,这是新的ML数位讯源旗舰,设计与过去No.31.6/30.5相当不一样,这部No.512 SCAD是ML旗下第一部SACD唱盘,而且回归一体式设计,捨弃了转盘与DAC两件式组合,有些像是No.390 CD唱盘的后续机种,但又有所不同。


No.512 SCAD大方地使用了Esoteric开发的VSOP承盘结构,这是VRDS的SACD版本。

虽然在凯煜试听,我无法拆机一探究竟,但ML毕竟是国际大厂,原厂网站资料丰富,内部图一览无遗。No.512 SCAD维持ML一贯简洁清爽的线路风格,机箱内部概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转盘、控制线路、数类转换、电源供应。作为ML新一代数位旗舰,No.512 SCAD大方地使用了Esoteric开发的VSOP承盘结构,这是VRDS的SACD版本。Esoteric承盘特殊之处,就是用两个大金属盘夹住CD(或SACD)唱片,让CD转动时抖动最小,雷射读取的精确度也最高,从机械装置著手减少读取不稳定的问题。这VSOP转盘虽是公认全世界最好的SACD转盘机构,但是愿意使用的音响厂家很少,原因很简单,Esoteric卖元件的价格高得吓人,目前只有少数顶级唱盘使用,例如Esoteric的高阶产品与dCS Scarlatti。

重量级的电源设计

捨得在转盘下重本,ML显然对No.512 SCAD寄予厚望。VSOP转盘位于No.512 SCAD中央,左侧则是电源供应,这个电源供应可真是重量级的设计,两个订做的超低噪讯环形变压器,外围装置隔离罩,降低对线路的干扰,电源稳压电路几乎佔去了No.512 SCAD箱体1/3的面积,在同一块线路板上还有数位输出线路与系统连动控制线路。双环形变压器的设计用意很简单,就是让数位与类比的线路供电彼此独立,消除相互干扰。



转盘的控制线路则摆放在右前方,以黑盒子封装起来,而右后方写著Mark Levinson字样的黑盒子则是数类转换心脏。过去ML在数位讯源喜欢使用FIFO,到了No.512 SCAD一样不变,但称为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这部分可说是数位讯号的缓衝级,然后透过DSS滤波在输出至DAC。在DAC部分则是採用双单声道平衡设计,每个声道配备2个24bit DAC,配备更多DAC一起工作,并不能提高解析度,但差动线路却可以提高讯噪比,让音乐背景更为宁静。

可直入后级

在外观上,No.512 SCAD的箱体维持ML黝黑精致的色泽,但类似No.390 CD面板的弧形设计则换上平面的厚重金属面板,按键依然是ML的银色小圆点,但新一代的圆点尺寸更小,连带Mark Levinson字样也更小了些。No.512 SCAD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音量可调,面板「Volume Fixed」灯号亮起,显示No.512 SCAD採固定音量输出,也就是0dB,若按住遥控器3秒钟,可以切换至音量可调模式,这样No.512 SCAD不仅是数位讯源,还可直入后级。要注意No.512 SCAD的平衡与非平衡输出电平不同,非平衡输出为2V,而平衡输出则提升一倍为4V,如果要用No.512 SCAD直入后级,建议使用平衡输出,效果会比较好。


No.512 SCAD的箱体维持ML黝黑精致的色泽,面板换上平面的厚重金属面板,按键依然是ML的银色小圆点。

「三叉戟」后级

接著我们来看No.532后级。这部后级可说是全新设计的新世代ML后级,箱体左右两侧弧面银色面板依然是ML的传统造型,但向后延伸就相当不一样,后半部一分为三,俯瞰有如希腊罗马神话中海神的三叉戟。电源供应依然是ML的拿手好戏,位于No.532机箱前半部,我们可以把No.532看做两部单声道后级装在一个机箱,两个1382 VA的超大环形变压器分别对两个声道供电。虽然No.532尺寸颇大,但是ML却使用了SMD电路板,尽可能缩小讯号路径,从讯号输入到输出维持全平衡,强调低噪讯与低阻抗。


No.532后级可说是全新设计的新世代ML后级,俯瞰有如希腊罗马神话中海神的三叉戟。


No.532延伸向后的「三叉戟」,左右分别是功率放大线路,中央则是控制线路。三叉戟的设计很巧妙,不仅让后方两个声道线路独立,左右声道的放大线路还多出两块散热片的空间,让No.532的散热性能更好,也可以省略风扇的设计,如此可更进一步降低噪讯。我本以为No.532工作时应该会有满高的温度,但是在凯煜实际使用时却发现机器不烫,只有微微的温度,手还可以摸在上面,可见三叉戟的机箱设计对散热性能提升相当有效。

令人惊艳的细腻质地


在凯煜这全套ML搭配著Focal La Scala喇叭,这是Utopia第三代的二当家,我也是第一次听它开嗓,过去只有听过旗舰Grande Utopia 3发威。将La Scala与Grande Utopia 3摆在一起,这二当家的气势小了很多,不过开嗓起来却是声势惊人。凯煜二楼的试听室尺寸中等,拿来听Grande Utopia 3或许稍嫌小了点,但听La Scala倒是很适合。我先选了Kristin Asbjornsen的专辑「Wayfaring Stranger」来暖身,这是一张黑人灵歌,但演唱者则是北欧气质美女,乐器搭配简单,但打击乐的成分却很重。虽然No.532才刚开嗓,轻轻推著La Scala,细腻的质地已经令人惊艳。

ML的声音特质是非常容易捕捉的,它们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常纯淨、非常细致,就像是精心雕琢的工笔画一般,把音乐的每一分细节都清晰呈现,配著La Scala的铍高音与全新Utopia第三代设计,这种细节繁多又细腻的质地,更显澄淨通透。Kristin Asbjornsen的专辑是在录音室完成,演唱的形体凝聚而清晰,在ML上面将歌手演唱的形体刻画得精准,尺寸维妙维肖,不过胖、不过瘦,穠纤合度,声音的密度让形体更为凝聚,那种彷彿回到录音现场的真实感,确实迷人。

MIT与Siltech混搭

不过在凯煜刚开声,我听了两首曲子,觉得低频似乎有些放不开,看了一下线材搭配,清一色Siltech,细致度虽好,但低频向下沉的力道和量感似乎有些受限,于是请凯煜帮我换上MIT Shotgun S3,这一搭低频就对味了。换上MIT之后,低频量感增加许多,音乐整体频段更显均衡,但中高频依然亮丽清透。这倒不是比较Siltech与MIT孰优孰劣,只是在全套ML搭配La Scala时,用MIT与Siltech混搭,更能收红花绿叶之效。



搭配底定,我安心地继续听下去。换上波伽利的「义往情深」专辑,整个音乐场面是稍微明亮的轻快感受,好像在洒满阳光的托斯卡尼聆听波伽利演唱,明亮中带著和煦的温度,聆听的情绪是畅快的、开朗的,一曲「散塔露西亚」唱出船歌的悠閒感,彷彿荡漾在威尼斯的浪漫河道上,跟著音乐的流动摇曳著。丰富的音乐细节似乎伸手可得,音场很开阔,但气氛是很跳跃、很轻鬆的,这会让聆听者不自觉地加大音量,让音乐把人整个包围住,用全身感受其能量,而不仅是耳朵聆听而已。

充分展现低频魅力


在No.532的控制下,La Scala的低频线条非常迷人,有很多人搭配Focal喇叭时,常觉得低频量感很足,却不太好控制,但No.532则充分表现出La Scala的低频魅力。譬如「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新版的SACD,主题曲里面有许多强劲的打击乐搭配弦乐,交织出战斗气息浓厚的场面,这低频若是力道不够,那么音乐的气势就要减损许多,若是低频的量感不够,那弦乐的色泽就会显得过于明亮,很难感受到强悍的战斗气息。在凯煜搭配的ML与La Scala,低频不仅有量,而且是控制良好的量感,大鼓一阵阵催起强悍的波涛,一层又一层的推过来,层次与线条都很棒,接著弦乐随之应和,把那种崇高又向前推进的力量,逐次拉高。我常觉得最好的音响系统,应该就是让人忘了音响的存在,只会注意音乐的细节,而No.512 SCAD、No.320、No.532、La Scala四者搭配起来,我真的忘了来这里是听音响,而是完全投入在音乐当中了。


好音响,表现任何音乐都能入木三分。譬如瑞鸣唱片的「粉墨是梦II」,用乐器取代人声,演奏出十足中国味的新音乐,里面还搭配了大提琴与中国大鼓,撑起音乐的气魄,在不错的音响系统上,我们可以听见气势,但在极为优秀音响系统上,我们可以进入音乐的核心,感受中国乐曲的情感。像是「穆桂英挂帅」,大提琴把国乐最弱的低频线条补足了,而中国大鼓则彷彿战鼓一般,把气势一波波推高,在这当中二胡穿插交织,似乎是穆桂英的主题。二胡的拔高尖锐与大提琴、中国大鼓的厚实沉重,形成强烈的对比。糟糕,我都在讲音乐,因为ML与La Scala的搭配确实让人忘了音响的存在,这「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好像比音响还精彩了。

诠释「戏剧般的指挥张力」


这么棒的音响系统,一定不能错过马勒的曲子。马勒以大编制闻名,我拿出伯恩斯坦的「马勒交响曲No.1~4」,当然,马勒的交响曲都很长,我不可能在凯煜慢慢听过去,就选精彩的听。先播放「第一号交响曲:巨人」的第一乐章,音乐由弱而强,渐次展开,No.512 SCAD丰富的细节加上No.532强大的控制力,让La Scala逐渐涌现汹涌澎湃的能量,弱奏时音乐不显细瘦,细节不减,等铜管催促著音乐翻扬向上,乐团展现宏伟的气势,聆听著情绪跟著音乐的波浪起伏,好像呼吸也跟著节奏忽快忽慢,好个「巨人」。换上「第二号交响曲:复活」,直接到第四乐章的高潮,弦乐部带著些许紧张感,La Scala的铍高音在这里发挥了效用,小提琴不断把音乐气氛向上拉,不断地扯紧,那是有魄力的音乐力量,呈现声响的压迫感,在普通的音响系统上,这「复活」恐怕会让人喘不过气,尖锐刺耳,但La Scala不仅呈现出光彩夺目的炫丽色彩,还把音乐的张力拉得极高,你感受到的是紧绷近乎到极限的气氛,伯恩斯坦所谓「戏剧般的指挥张力」,在ML与La Scala的搭配中,得到了真实的诠释。

这样满足了吗?能重现马勒庞大气势的音响系统,当然还要继续High下去!我拿出拉图指挥的「马勒第八号交响曲」,这号称千人合唱的庞大交响曲,需要两个混声合唱团、一个儿童合唱团、8位独唱者与比一般编制更大的交响乐团,对录音是很大的考验,对音响系统重播更是极高的考验。马勒自己形容第八号说:「我过去所有的交响曲,只能算是这首曲子的序曲而已……你不妨想向宇宙发出音响的情形吧,那简直已经不属于人类的声响,而是星体运行的天籁。」ML和La Scala有重播出「天籁」吗?我很难形容,但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强弱对比强烈的诠释,已经让人把全部精力放在音乐上,无暇顾及音响了。

完全投入音乐当中的快感



在凯煜两个多小时的聆听,这No.512 SCAD、No.320、No.532与La Scala四件器材的组合,搭配Siltech与MIT线材,带给我极高的聆听享受,那是完全投入音乐当中的快感,而不是单纯音响刺激的官能享受。虽然有极高的聆听享受,但我认为当天在凯煜大约只发挥了整套系统的八成功力,因为这间试听室里面还摆著Focal Utopia 3与Grande Utopia第二代两对大家伙,摆位调整有困难,但我相信如果再多一些调整、多一些细心,La Scala与ML的搭配确实有天作之合的感觉。这次Focal与Mark Levinson的邂逅,不仅有音乐的美,还有澎湃汹涌的音乐能量,我们不仅可以用耳朵聆听音乐,还可以用全身的肌肤感受音乐能量的震撼,如此进入音乐的核心,那才叫至高无上的醍醐味。


Mark Levinson,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