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英国 KEF R11落地箱,全能量爆出又够中性

2019/1/11 10:44:35

|
7221

KEF这个品牌,虽然早在1961年就创立,不过自从1990年代初期被香港金山集团买下之后,研发部门保留在英国,行销管理在香港、制造在中国大陆,形成三足鼎立的营运方式。这么多年来,由于世代更换,已经早已不见几十年前大家熟悉的KEF喇叭老派形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年轻的气息。从他家顶级旗舰Muon、一直到Blade系列,那造型根本就是现代雕塑般。而其3C音响产品,无论从功能、色彩或造型,也都紧跟着年轻世代走,可说是完全看不出老态的公司。

R系列平价实用

不过,KEF也有跟一般传统喇叭厂类似的产品,那就是Reference系列、R系列、Q系列与C系列。除了最便宜的C系列没有采用他家专利的Uni-Q同轴单体(1989年开始使用)之外,就算是最顶级的Muon也是采用Uni-Q单体。这些系列的箱体都是传统瘦高矩形箱体,虽然外观看起来没有Blade系列那么炫,但其设计理念与重要元件却都是一样的。

如果远距离乍看,您可能会无法分辨Reference系列与R系列,有些人甚至会以为所谓R系列就是Reference的简写,其实这是二个价差很大的系列,Reference系列昂贵很多,而R系列则显得亲民。今天要写的主角就是R系列中最大的R11。

如前所述,R11的外观远看跟Reference系列最贵的5根本一模一样,无法分辨,除非二者并排,您才会发现原来Reference 5的体积比R11大相当多。事实上,R11所采用的单体数量、尺寸跟Reference 5是一样的,它们同样用了一个大小相同的Uni-Q同轴单体,不同的是R11用的是最新的12代Uni-Q,而Reference 5用的是第11代。另外那四个低音单体也都是165mm直径。

既然所使用的单体一样,为何Reference系列贵那么多呢?贵在箱体、单体、分音器,以及各处的细节。您看,Reference 5重达60.2公斤,而R11才37.7公斤,您说差在哪里?Reference 5的面板是整块铝合金做成,箱体内部以厚厚的MDF做成矩阵结构,还从背板锁入10根金属螺栓直达面板,将面板与背板紧紧箍住,这些都是R11所没有的。您知道Reference 5的面板有多复杂吗?它的表面是铝材,但内面却用了三十几层的树酯材料层积而成,所以光是一块面板就很重了。也就是因为这块面板的制作十分困难,所以Reference系列的产量一直开不出来。

第12代Uni-Q

来,让我们从头说起吧!R11的Uni-Q单体安装在中央,上下各有二个6.5吋铝振膜低音单体。会把Uni-Q安装在中段的原因有二,一是那个高度最适合坐在沙发上聆听。二是上下各有二个低音单体,形成D’Appolito Configuration排列,可以降低声波朝天花板、地板辐射的量,也有效降低反射音的干扰。

至于那个Uni-Q单体,您不要以为他家每个型号所使用的Uni-Q都一样,其实大小与细节是不一样的。例如如果用在如LS50这类没有低音单体的型号上,Uni-Q的振膜尺寸就会比较大些,因为它还必须涵盖到更低的频域。反之,如过用在加配低音单体的型号上,Uni-Q的振膜直径就会小一些,因为另外有低音单体来承担更低的频域。R11的Uni-Q采用的是第12代产品,我手上没资料,不知道第12代到底与第11代有什么差别?肉眼看起来是一样的。这个Uni-Q高频的延伸可以到达40kHz以上,很厉害。而且高音与中音的磁力系统是独立的,并非共用一个磁力系统。

再来看那四个铝合金振膜低音单体,眼尖的人一定会发现怎么单体没有凸起的悬边?其实是有悬边的,只不过采用内凹形,藏在里面,所以外观上边缘没有凸起物。采用内凹式悬边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看起来很独特,再者内凹悬边对于振膜的馀振有更好的控制力。

低音单体不仅是悬边设计独特,它的框架也是铝铸的,十分坚固,磁铁体积也大,是可以承受大功率的设计,而且共振点可以在2kHz以上,对于低频的清晰有很大的帮助。不要忘了,KEF的喇叭单体都是自家设计制造的,他们对单体性能的掌握强过许多喇叭厂。

R11的分频点设在400Hz与2.9kHz处,也就是说400Hz以下由那四个低音单体负责,400Hz-2.9kHz由Uni-Q的中音单体负责,2.9kHz以上则由Uni-Q的高音单体负责。让Uni-Q只负责400Hz以上的频域,如此一来它的工作负担大为降低,自然也就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敢标示谐波失真

KEF的喇叭有一项别家很少见的规格,那就是谐波失真。老实说,一般喇叭的谐波失真往往高达个位数字,甚至超过个位数字者,所以几乎没看过哪家喇叭厂有公布谐波失真数据的。但是KEF的喇叭却大胆公布,可见其充满自信,像R11的谐波失真在120Hz-20kHz这段频域谐波失真小于0.3%(90dB/1m前测得),这样的数据真是了得。或许您想问贵很多的Reference 5谐波失真多少?200Hz-10kHz之间小于0.2%。

谐波失真高低对听音乐有什么影响?谐波失真高,代表多出很多不该有的谐波,而这些谐波俗称泛音,也就是乐器、人声赖以构成音色的主体。您想想,不该有的谐波跑出那么多,乐器、人声原本的音色不就被扭曲了吗?的确如此,不过很多音响迷不知道自己所听到的声音是被扭曲的,反而以为这样的声音更有味道,殊不知谐波失真越低的喇叭,其所发出的乐器、人声音色才是更正确的。KEF的喇叭实测谐波失真比别人低,但也因为如此,往往被误认为「味道」不够,事实上有些音响迷所喜欢的这种「味道」等于就是化学香精、化学高汤,吃多了反而忘了「原味」。

来到R11的背面,可以看到上下各有一个低音反射孔,以及二组喇叭线接端。那二个低音反射孔分别给上面二个、下面二个低音单体使用,比较特别的是那组Bi Wire端子之间竟然还有一个小旋钮,而且又没附跳线,难道要用家自己准备跳线吗?其实那个小旋钮就是跳线的功能,转紧等于把二组喇叭线端子连接起来,放松则是让二组端子分别独立。这样的Bi Wire设计我在其他厂牌的喇叭身上没有见过,显见设计者的用心。

搭配扩大机要用心

聆听R11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搭配的数位讯源是emmLabs TSDX SE转盘与DAC 2 SE,而搭配的扩大机就说来话长了。我先是以COS D1数位类比转换前级搭配 Pass Labs X-350.5后级,听了几天,总是觉得R11好像太紧了,放不开。我想这是因为新喇叭还没开声的关系,所以就继续有空就听。不过听了好长一阵子都觉得还是一样,于是只好放弃这样的组合。接着我用D1搭配Clayton A100 纯A类后级来推R11,果然声音不一样,此时R11的声音变得比较柔些,也比较没那么紧,就这样继续听。有一天,我把从D1到A100的讯号线换成Vanthor,没想到R11的声音突然拉开拉深了,变得更松些,没有那么紧。既然这样,我干脆把喇叭线也换成Vanthor,果然,R11的声音更开放,更宽松了,跟刚开始听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兴奋之馀,我马上在脸书上po文,告诉大家R11搭配Vanthor线材会有好效果。当然,Vanthor的线材不是三、五万台币那么便宜,我的用意是,如果您觉得自家的KEF喇叭听起来声音紧紧的,不够开放,不妨找类似Vanthor这种个性的讯号线、喇叭线来搭配。

又听了几天,我拿COS D1搭配Audio Valve Baldur 70(每声道70瓦单声道管机),此时R11的表现与搭配Clayton A100各有千秋,前者中频段比较突出,高频段的光泽比较多,乐器、人声形体比较饱满,而A100的低频段比较柔软,量感较多,中频段没那么突出,高频段比较内敛。这二部后级搭配R11的声音表现我都可以接受。

用孽子来测试

不一样的来了,当我有一天把Devialet Expert 210 Pro Duo(二部Expert 140 Pro)接上去推R11时,顿时有点愣住,因为我听到的不仅是不会紧绷的声音,而且是非常清晰、解析力非常高,低频控制非常好,但又不会锐利的声音。更厉害的是,整个音场内的层次感变得更好,规模变得更大。说得直白些,R11配上Devialet这部扩大机之后,根本就是丑小鸭变天鹅。啊!终于找到一个现阶段的最佳搭配了。

忘了告诉您,当时我听的是「孽子」原声带,这张CD的大提琴是范宗沛演奏的,录音电平相当高,大提琴很强劲,稍微不够平衡的音响系统,就会把大提琴唱得太粗犷,太生硬,反而失去大提琴该有的温暖木头味。而Devialet Expert 210 Pro duo让我吃惊的是,它把这张「孽子」里的大提琴唱得很好听,既能保有擦弦质感,又能让大提琴发出温暖的木头味,拉到高音域时琴音还会发出光泽与甜味,能够在R11这种价位带的喇叭听到这样的声音,真的不容易。

或许您以为是因为Devialet的SAM让R11产生了那么好的匹配作用。不是!因为R11还没有列入SAM的资料库中,我无法选用,如果用上SAM,我相信R11的表现还会更好。或许您会以为是因为Devialet的推力比较大。210的推力每声道210瓦,是比较大些,但也不是关键。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Devialet的高度传真能力,以及对喇叭的低频控制力,还有声音特质相契合使然。所以,这篇评论我就决定以搭配Devialet Expert 210 Pro Duo为定稿。

中性无染

在此我要先说,我所听过的KEF喇叭,无论大小,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特质,那就是中性。就算不是百分百中性,也比一般喇叭还要中性,这可从R11喇叭的谐波失真数字窥知。可惜,很多人误认为所谓「中性」就是没味道、不好听的代名词,其实错了。中性就是能够把原本乐器的美妙音质音色完整再生出来,能够拿来录音的乐器不可能音质音色不美,能够录音的歌唱家嗓音也不可能不美,所以,中性其实就是美质的代名词。不过,中性也是有等级的,而且除了中性之外,喇叭还有其他的性能,所以,KEF的喇叭虽然中性,但并不是都能够飞天钻地,这其中还是有等级之分,但至少不会随便添加味精。

R11的声音如果没有适当的线材与扩大机来搭配,听起来感觉比较紧。不过,当有了适当搭配之后,这种紧就转化为内聚力强,控制力好,尤其在低频段的表现更容易察觉。例如我听黄宏仁的大提琴录音时,大提琴的声音不仅很传真,而且控制力强与内聚力都很强,声音不会散散的,大提琴的线条很浮凸。事实上无论是钢琴或大提琴听起来都很凝聚,尤其是钢琴的音粒实体感与重量感都很好。

再来我听Harmonia Nova No.5那张小提琴改编为大提琴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时,也充分感受到大提琴的声音密度提高了,显得更黏滞。同样的,钢琴音粒也变得更有重量感,整体音乐虽然只有大提琴跟钢琴二样乐器,但会让我感觉音乐的能量很强。

让低频凝聚

再找一张低音听起来松软的唱片来测试,那就是叶振棠的「这首歌」。这张CD的低频量感特别丰富,也特别的软Q有弹性。现在用R11来听,我特别感受到低频特别凝聚,特别扎实,尾音收得住,控制力很好。叶振棠的嗓音也很凝聚,不像以前听起来具有很松的感觉。到底是软松才会?还是凝聚强、尾音收得快才对?老实说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R11听起来会让人觉得声音更干淨了,尤其是低频段。

电Bass与脚踩大鼓的低频听过,来听原音Bass,我听的是Oscar Peterson The Jazz Soul of Oscar Peterson的「Maidens of Cadiz」。R11再生的Bass扣弹质感很真实,尾音短,带着硬调。我常说,爵士乐里面的Bass应该是带着硬调短促的声音才对,如果您听到的是丰满的低频还拖着尾巴,那肯定是聆听空间低频、中低频峰值带出来的不正确低频表现,不信您去找一家爵士乐Pub,站在Bass手旁边听听看就知道我所言不虚。R11展现的原音Bass低频是很正确的,量感恰当,演奏质感真实,粗弦的弦振感可以听到。

R11的低频表现的是充分的控制,凝聚,密度高,那么中频段、高频段呢?也是这种特性,它能够让本来听起来嫌吵的声音压制下来,好像有股力量把飙出去的声波收回控制住。例如我听Simon & Garfunkel那张「Greatest Hits」时,里面的掌声听起来就不会那么「火辣」,很明显的是被抓住的。而且那些吉他的伴奏声也不会太刚性,太刚性就会显得太吵,但R11听起来好像音乐的火气卸掉许多,听起来更平衡更舒服。

尤其听「Boxer」时,低频(电子合成器做出来的)特别凝聚,特别有弹性,简直就像一个水球在拍打。而伴奏里面的乐器很丰富,旋律线条可以清楚听到,显然R11的解析力也是强的。听「59 Street Bridge Song」时,吉他声特别扎实,二人的嗓音也特别扎实,和声线条清晰,最后鼓掌时很热烈,但不会变成一片杂音,还是可以听出手掌接触的感觉。整张唱片中,Simon与Garfunkel的嗓音显得更有重量,更凝聚、更饱满。

中频饱满稳固

听老虎鱼那张「The Bassface Swing Trio」时,那Bass听起来真的就是特别Q,特别有劲,特别有弹性,特别凝聚。其实这都说明了R11的低频特质,那是可以很低、可以很多、可以很Q、可以很有弹性,又可以很有控制力的低频。

再听老虎鱼唱片那张Chris Jones的「Roadhouses & Automobiles」。我们都知道老虎鱼唱片的录音无论是人声或伴奏的乐器形体都特别大,很对一般音响迷的胃口。尤其用小喇叭来听时,会让人误以为这对小喇叭真厉害,其实那是录音特性使然。现在我用R11来听时,人声与吉他声音都特别凝聚、实体,好像掉在地方都会铿锵响的感觉。尤其听第五首「No Sanctuary Here」时,那种异常饱满宽广的音场简直就像是大二倍以上体积的喇叭所发出者。这首歌经常可以在音响展上看到大音响系统在播放,是很震撼的一首曲子。而R11并不属于那种大体积的喇叭,但是唱起来依然气势十足,而且声音很清晰,很稳固,内中细节清清楚楚,不会浑成一团。

乐器音色正确

接下来我要听李泰祥的「自彼次遇到你」,这张唱片最能了解R11唱起男高音、女高音、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是否听起来正确与中性?为何我喜欢用这张CD来做测试?一来这是李泰祥亲自参予演出与监制的唱片,以他音乐家的专业素养与要求,这张唱片中所录出来的乐器、人声不可能走偏,不可能不真实。二者这张唱片里都是男高音、女高音演唱,伴奏乐器以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为主,无论是人声或这三样乐器,都很容易树立起判断正确与否的标竿,如果人声听起来尖锐难忍,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听起来生硬不自然,甚至音染,很明显的就是音响系统的问题。简单说,这张「自彼次遇到你」如果唱得越好听,越能感动人,那就是越正确的表现。

听过最难表现的CD之后,我回过头去听苏显达那张「古典台湾风情」,小提琴的光泽很棒,琴音很甜,但又带着内敛控制力。钢琴的低音键威力十足,规模感庞大。虽然演奏力度是那么强,情感是那么热烈,但听起来并不会让人感到噪耳。在此我要说,R11唱起小提琴并非很柔很软很细那种,而是刚性、柔性并济,线条饱满型。

最后,我拿出布鲁诺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这一听,让我感觉到R11是一对充满能量的喇叭,那管弦乐发出的声波如海浪般,一波波涌来,而且稳固,显然那四个低音单体发挥了稳固的低频基础。而那丝丝缕缕的弦乐群很清晰的浮在空气中,好像我们把肉条撕开般,肉的纤维一条条那么清楚。此时,R11又再度发出庞大的音乐规模感,那种管弦乐的能量绝对超过您原本的想像。

全能量爆出又中性

KEF R11并不是昂贵的喇叭,它的一切都是按照规矩来设计、制造,没有让人惊艳的外观,没有庞大的身躯,但是无论是喇叭单体或测试规格,都做得扎扎实实,充分显露KEF的本色。像R11这样的喇叭最容易被一般音响迷忽视,也很容易被低估,包括我自己都没想到在搭配了适当的扩大机与线材之后,能够发出那么好的声音。您想在这个价位带,找到各种音乐都能全能量爆出,而且够中性的喇叭吗?就是它了。(刘汉盛)

焦点与建议:

焦点:

一        采用第12代Uni-Q同轴单体。

二        低音单体悬边内凹,可以降低悬边的共振。

三       谐波失真有实际测试数字,低至0.3%以下。

四        声音中性,可以承受大功率,发出超过体积的音乐规模感。

建议:

要挑选宽松特质的扩大机与线材。

英国 KEF R11,KEF R11落地箱,KEF R11,KEF落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