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精心制作的优等生——试听台湾 伟盛 Audiopoint M3电源线

2016/11/19 15:36:15

|
2855



初入门音响的朋友应该都知道Logic这个牌子,他们家那部A-35综合扩大机可说是许多人进入音响世界的敲门砖,价格不贵,但声音表现很有水准,只是35瓦输出功率略微受限。Audiopoint这个品牌与Logic系出同源,但品牌定位不同,Audiopoint走进阶路线,用料做工都更为精致,价格也略高,但依然强调物超所值。这次试听的M3电源线,可是Audiopoint精心筹划的新作品,原厂寄与厚望,声音表现确实可称得上同价位带的优等生。


花费一年时间研发试听
M3电源线外表不显特别粗壮,不过电源线公母头的部份都和一般电源线不太一样,好像长出了肌肉一般,壮了一些,线材光用看的,很难寻出端倪,内中奥妙还是得问原厂。Audiopoint可说是道地的「台湾设计、台湾生产」,主事者谢则伟投入研发与制造多年,累积了许许多多调音技术与Know-how,一点一滴都注入Audiopoint的产品研发当中。


谢先生说为了M3,他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制作了二十多条试做线,反覆实验比较,从导体材料、结构、焊锡,一路到最终调音校正,全部是谢则伟先生的心血。我可以想像他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面,反覆试听比较找出最佳搭配组合的过程,肯定是艰辛的,就算只是焊锡比例的些许变化,谢先生也要找出最好的配方,而这些细微的差距并不是仪器所可以测量,而是要靠耳朵反覆聆听才能找出答案,可以想像这是一项非常耗时费力的工作。不过谢先生的努力还是有回报的,据说高传真杂志蒲总编辑听过M3之后,大力赞赏,认为M3有资格与十万元等级电源线挑战,看来这条M3的声音表现不简单。


重视结构的M3
外表看不出M3的复杂之处,于是请Audiopoint传来内部相关结构资料。根据原厂提供的资料显示,M3使用4N OFC导体与4N OCC,不过结构没那么简单,选用0.12平方厘米的4N OFC以32芯绞绕,再加上0.6平方厘米单芯4N OCC导体,这两种导体绞绕之后构成M3的正负极,地线则使用0.16平方厘米41芯的4N OFC镀锡铜线。内部避震以棉线加上抗静电软质PVC,然后以玻璃纤维与镀锡铜网作射频干扰的屏蔽,最外层是用抗静电弹性线编织层,就是我们看到M3最外层摸起来有些像棉线的批覆,原来这不是普通的棉线,而是具备避震与调音功能的弹性线编织层。


不过公母头长得「头好壮壮」的部份,Audiopoint没讲清楚,只说内中藏着抗射频干扰与特殊调音处理,葫芦里卖的药还是没讲。M3完成之后还不能出厂,Audiopoint还拿去作-196度「超深冷处理」,先不管超冷处理的效果如何,光这个程序成本就要花不少,看得出来谢先生为了打造Audiopoint「高贵不贵」的品牌形象,下了不少苦功。


原厂提供有关M3的设计表过,接下来该是实地试听了。M3刚送来编辑部拍照之后,刚好First Watt M2后级刚到,随手接上去试听,同时Run后级与电源线。乍听之下没有觉得特别明显的好处,只觉得声音很顺,不过M3电源线与M2后级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器材,第一印象做不得准。隔了一两个星期,我想M3应该已经「进入状况了」,拆下来带回家好好听。在家里面搭配的是Electrocompaniet 4.8前级,也试着换在North Star Design 192转盘与USB DAC 32上面听,不过我的后级Nu Force R18是单声道设计,而手上没有两条M3,所以后级这一段搭配只好作罢。


滑顺自然的音乐线条
一般台湾设计的线材,经常偏重低频表现,我也经常和国内设计线材的厂商沟通,音乐并不是有砰砰叫的低频才听得过瘾,更重要的是找出均衡的音乐重现,不过消费者似乎还是偏好庞大厚重的低频,以为这样才是「升级」。我印象中以前试听谢先生设计的平价线材,低频着墨也较多,不过这次的M3倒是开窍了,它没有一听就觉得低频像吃了大力丸一般膨胀起来的效果,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滑顺的音乐线条。



重点来了,音乐的线条感是很难表现的一环,线条清晰了,有时候会显得瘦,那又不好,线条模糊了,音乐很柔很顺,但是复杂的音乐场面常常会觉得纠结不清,那又乱了调。M3巧妙地取得「中道」,说起线条清晰,听「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时,大提琴的旋律柔中带刚,那牛筋震动与松香飘散的气质真不错,但轮到钢琴表现的时候,音符的颗粒感与钢琴乐器的形体尺寸,M3也表现得很好。或者说,大提琴重视的是线条的清晰与流畅,钢琴则重颗粒感与庞大的声响,两者在音响效果表现的方向不太一样,要取那一个方向,靠的是设计者的巧思与抉择,而M3似乎两者并重,提琴线条感不错,钢琴颗粒感与重量感也好,居中获得巧妙的平衡。



走中道路线的声音



当然,夸奖M3走了漂亮的中道,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M3似乎少了一些自我的个性,或着说原厂把M3的个性磨得很平,几乎没什么自己的声音味道。这可不是说音乐听起来索然无味,而是没有太多加料的色彩,反而更贴近录音的本质。我想举陈必先的巴哈录音「Die Kunst Der Fuge」,精彩的赋格从极为简单的音乐开始,一路堆叠,呈现复音音乐的和声之美,最后再回到简单的主旋律,再堆叠发展,代表另一段赋格的开始。这张录音清爽自然,是很有欧陆风格的唱片,用M3来听,录音中的清爽自在,表情自然,我其实很难清楚描述M3究竟增加了哪些「音响性」?不过M3呈现的音乐却是很自然、很舒服、很耐听,如果您要解释为「音乐性」,我也不反对,只是觉得这样的形容词有些笼统,稍不精确。


说实在的,要描述M3的走向不容易,它不显得特别厚重,但音符颇有份量,它也没有穿墙而过的深远音场,但音场的呈现仍颇为自然,或者说,M3没有特别夸张的表现,也没有哪里特别突出,整体音乐听起来就很顺很耐听。还有,M3的声音毛边很少,这可能是原厂调音的功夫,透过结构与避震修平质地粗糙之处,留下纯度够高的音符。我前一阵子才收到小林研一郎指挥,清水和音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这首钢琴协奏曲的气势一开场就很庞大,铜管倏然而至,乐团猛力齐奏,接下来钢琴接手,交响乐团则以柔和面貌出现,这刚与柔的交织,构成导奏迷人的特徵。搭配M3试听,铜管嘹亮而不刺激,厚中透亮,确实有着高价线的风范,而钢琴演奏力道充沛,音符还带着水分,这样音乐厅起来旧部会乾涩,而导奏当中许多如华彩乐段的演出,钢琴晶晶亮亮的,M3都传神地呈现出钢琴演奏者所要表现的旨趣,相当称职。


不妨亲身试听体验
或许有些朋友对Audiopoint还不太熟悉,M3的身价又已经走到了「进阶版」,不够熟又要下手,实在有些迟疑。原厂宣称M3希望挑战十万元等级电源线,虽是宣传之辞,但实际试听之后,M3有着相当不错的水准,它不是追高补低的「调音线材」,M3本身有着均衡的表现,而且带着适当的柔顺感。如果读者对M3声音有所好奇,想亲身体验看看,没问题,Audiopoint是台湾在地的厂家,去谢先生的工作室走一趟,肯定可以实际聆赏M3,顺便向谢先生讨教「调音之道」。
Audiopoint M3电源线,HIHI电源线,音响电源线,Audiopoint M3,台湾 伟盛 电源线